生命科学学院张宪省/赵翔宇课题组在玉米种子早期发育分子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 日期: 2025-04-03

基因表达受顺式调控元件(CREs)和反式作用因子(如转录因子)协同调控。在玉米等真核生物中,CREs通常富集于染色质可及性区域(ACRs)——这些区域如同“基因开关”,其动态开放/闭合直接影响发育进程。然而,玉米种子早期发育中ACRs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张宪省/赵翔宇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 发表了题为“The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during early maize seed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ATAC-seq(染色质可及性测序)与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首次绘制了玉米种子0-8天(DAP)发育阶段的染色质动态开放图谱。研究发现双受精后,全基因组ACRs数量从37,952个(0 DAP)增至59,887个(8 DAP),显示发育中染色质逐渐“解锁”。大多数基因的启动子-ACRs开放程度与表达量呈正相关,但部分开放启动子却沉默基因——机制在于RY元件富集招募PRC复合体(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主动抑制表达。通过转录因子足迹分析,鉴定到ERF、MYB等家族在特定阶段的优势结合,揭示发育时序调控网络。该研究构建了玉米种子发育早期的染色质开放图谱,为解析种子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和深化人们对种子发育早期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赵翔宇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郑光明和武嘉文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宪省教授和周超副教授参与了课题指导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泰山学者人才工程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dx.doi.org/10.1111/tpj.70073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