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 日期: 2017-02-24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山东省“植物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于2003年经科技部批准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果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作物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粮食和果蔬主产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室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苹果等主要作物生产面临的高产优质与资源高效利用矛盾突出、作物种质遗传基础狭窄且优异种质缺少等突出难题,围绕国家产业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坚持多学科交叉,从分子、细胞、个体与群体水平上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创制作物优异种质、培育作物新品种、创新耕作栽培技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技术与人才支撑,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6人,其中研究人员68人、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3人。研究人员中教授53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3人,平均年龄47.3岁,45岁以下占48%。研究队伍中有院士2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7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1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97项,其中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课题15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项目,其中重点项目3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课题16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5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8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及课题15项,课题经费总额3.7亿元。

省长郭树清视察实验室工作

省委常委 统战部长吴翠云来校调研实验室工作

省委常委 组织部长杨东奇调研指导实验室工作

      近五年来,实验室紧紧围绕作物生产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技术创新与推动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在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调控、小麦节水减氮高产机理及定向调控、夏玉米稳产抗逆关键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小麦种质材料的创新及应用、主要落叶果树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在Molecular cellPlant 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Crop 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71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471篇,影响因子大于5.052篇,出版著作6部,授权发明专利34项,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培育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38个,农业部确定的主推技术6项。

 

      实验室拥有独立的科研大楼,科研用房面积达3.3万平方米。实验室不断加强公用平台建设,5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2余件,设备总值达6800余万元,高标准植物生长室和人工气候室26间。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共享平台,已建成了作物生理生态技术平台、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组学与分析技术平台和作物遗传转化技术平台,满足了作物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五年来,共设立开放课题69项,研究成果丰硕,其中获得授权专利7件、培育作物新品种3个、发表SCI论文42篇。部分课题主持人已成为单位的优秀学术骨干。实验室积极组织主办和承办国际性和多边性学术会议1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9次,区域性会议6次。举办实验室学术年会5次,实验室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60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做学术报告和交流1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