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大鹏教授团队在黄粉虫蛋白改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者:李大鹏记者:通讯员:摄影: 出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图书馆发布时间:2025-04-27

近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团队在《Food Hydrocolloids》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combined pH-Shifting and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al, functional, and foaming properties of Tenebrio Molitor Protein”的研究论文。山东农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2023级博士研究生黄东杰为论文第一作者,江杨副教授、李大鹏教授为通讯作者。

昆虫资源的开发具有更高的饲料转化效率,并契合现代社会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有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58%,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来源,正逐渐被消费者接受。黄粉虫蛋白(TMP)是一种天然昆虫蛋白,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但其溶解性差限制了其功能,使得蛋白分子在起泡过程中难以均匀分布并迅速迁移至界面,导致起泡能力较差。这一限制阻碍了TMP在发泡食品开发中的进一步应用。

为改善TMP的起泡性能,本研究采用了极端pH值调节联合高强度超声(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HIUS)处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强碱性条件下,TMP对HIUS的响应更为显著。在该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发生解折叠,超声产生的空化效应破坏了大量非共价键,导致大量可溶性聚集体解离,从而减少了蛋白质粒径,暴露出疏水基团,提高了表面疏水性,并增加了游离巯基含量。此外,改性处理还改变了TMP的二级和三级结构:α-螺旋含量增加,而β-转角和β-折叠含量减少。这些结构变化提升了蛋白质在水-空气界面的界面性能,使得改性后的蛋白(UTMP-12)表现出优异的起泡性能。本研究为TMP在充气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5.111384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 



供稿审核:
责任编辑: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