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徐剑波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建言献策

作者:张铁成 史文宪记者:通讯员:摄影: 出处:发布时间:2019-02-16

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先后在济南开幕。我校省政协委员徐剑波、史文宪、张春庆、尹洪宗、徐坤、郝玉金6位省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林海参加会议,紧紧围绕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议政建言。

2月15日,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农业界分组讨论。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首先发言,围绕如何打造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相适应的农业高等教育,就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问题建言献策。

徐剑波在发言中表示,一直以来,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充满了信任和期许。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就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2018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从“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不仅彰显了总书记对山东人民的关心厚爱,更是对山东“三农”工作者的莫大激励和鞭策。这次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全省要做优做强“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就是要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无疑对我们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徐剑波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的支撑。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要产出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性、前瞻性科技成果和一大批接地气、能转化的实用型科学技术。在这两个方面,农业高校都责无旁贷,必须扛起这份使命担当。

围绕如何提升我省农业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徐剑波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增加经费投入,特别是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真正打造出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相适应的农业高等教育。他说,我省农业高等教育山多峰少、散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2017年,国家公布的一流学科中,我省只有6个学科入选,省属高校无一学科入选。这与我省经济大省、高教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而我省推出的57个省一流学科中,农科类只有5个,学科分布很难满足乡村振兴对科技和人才的实际需求。实际上,我省的一些农业传统优势学科完全具备冲击国家一流学科的实力。例如,山东农大的农林学科已经连续4年位居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00强。不久前国内高教领域比较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从学科排名、科技奖励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次评估,认为国内有6所地方高校最有希望冲击下一轮“双一流”国家队,山东农大就位列其中,这也是山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

谈到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队伍培养,徐剑波表示,去年,自己和其他一些委员都提出了公费农科生的提案,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从谏如流,2018年全面出台了公费农科生政策,山东农大等高校也高质量完成了招收任务,目前看效果非常好,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太小,仅为300人,与乡村振兴对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需求还存在巨大缺口。他建议结合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持续扩大公费农科生招生规模,并全部纳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在选调生、公务员招考时对农科学生适当倾斜政策,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同时,借鉴浙江等省市成功做法,对我省高校中与农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种植、养殖类专业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学农爱农。

发言最后,徐剑波表示,大学是科研成果的“富矿”,但破除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个瓶颈,政府在其中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他建议由政府主导,在高校与企业间搭建更多的对接平台,形成简洁有效的转化渠道和转移载体,同时出台更多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给高校科研人员“松绑”,鼓励师生带着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到园区、企业创新创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加油。

杨东奇认真记录徐剑波等13位委员的发言,并就加强乡村振兴的规划与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积极主动性、发挥好农业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等问题,与大家深入讨论交流,要求有关方面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充分吸纳,不断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再上新水平。

据悉,我校参加本次省“两会”的7名代表委员共提出提案建议8件,涉及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减免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扩大公费农科生招生规模、促进我省园艺产业提质增效等内容。


供稿审核:
责任编辑:
终审: